影片透过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的眼睛,以小奥斯卡的全知视角,还原了二战时期风雨飘摇的担泽。
在三岁生日时,奥斯卡获得了一个铁皮鼓。从此他鼓不离身,总是手执铁皮鼓,试图引起世界的关注。在目睹了复杂的父母关系后,奥斯卡选择拒绝长大,永远保持三岁儿童的外形,并获得了通过尖叫将“值钱的东西”震碎的能力,来捍卫他的权利。然而经历了教堂中被圣子抛弃、母亲与舅舅相继死亡、父亲抢走自己的爱人后,在种种打击下的奥斯卡向世界屈服了。原先捍卫与宣泄的鼓声与嘶喊,成为了娱乐纳粹的道具

看完这部电影,没有任何的激动,没有最后奥斯卡长大的兴奋,剩下的,只有一片片破碎的恐惧
电影里没有英雄,没有光明;没有十恶不赦的犯罪,没有杀人如麻的变态,但却比哥谭更加压抑与黑暗。一方面因为它真实的吓人,另一方面却是荒诞的吓人。
不同的时代会产出不同的种子,而奥斯卡和其他所有人都是这个罪恶的时代的产物,他们相互影响,抛弃了礼义廉耻,又重新造就了罪恶。
一.鼓
奥斯卡的鼓在我看来,是代表它的反叛。从一开始作者用荒诞的镜头表现子宫里的场景和不可能的睁着眼的奥斯卡

★☆☆☆☆ 正好看到一半果断退出,太阴暗了。从开始就没有一丝阳光和正气。太压抑了,怕都看完要做噩梦了,满满的负能量。真的不推荐观看。淫乱!畸形的童年!死亡!弑亲!表达主题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从正面的角度,有的从负面的角度。在此,实在不敢苟同此片的艺术性或者现实性。艺术以愉悦陶冶大众,这种肮脏的东西只能污浊视听。

记得几年前第一次看《铁皮鼓》的时候,或许是看的太过敷衍了事了,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今天再看的时候有种不一样的感觉,男主在三岁时第一次感受到成人世界的险恶决心不再长大,期间经历了母亲,叔叔,心爱的女人以及父亲的去世,逐渐成长,最终不再选择逃避长大,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男主成长的故事线,还有与那个年代的历史息息相关的事,相当棒的一部电影!!!!(ps最后放上一张我在微博上存的很有意义的一句话!
奥斯卡从母亲子宫里出来的场景,他眼前的那个洞口,偷着幽幽的红光。那是一种怪异荒诞,压抑的感觉,画面是通过奥斯卡的眼光展现的。
当奥斯卡出来以后,旁白是,我不想来到这个世界,我想重新回去,但脐带已经被剪断。我回不去了。
奥斯卡看到自己母亲与她的表弟调情,表弟把脚伸到母亲的阴部,看到大人们喝酒,抽烟,高声呼喊,赌博,好似酒神节的狂欢。没人注意奥斯卡。他被这个成人世界排斥着。
奥斯卡受到了创伤,是某种无法被他此时的符号系统所不能符号化的剩余

关于铁皮鼓:从格拉斯到施隆多夫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janfang.cn/vod/id-87040.html